藥食兩用說山藥
說起山藥,您並不陌生,它既是食品,也是一味常用中藥。山藥是一種纏繞草質藤本植物。
山藥的藥用部位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乾燥根莖,莖長可達 2~3米,根直立,肉質肥厚,呈棒狀,莖通常帶紫紅色;葉對生,葉形多變化,常為心形或箭形;花單性,雌雄異株,成細長穗狀花序;原生於山坡、山谷林下,或溪邊、路旁灌叢中或雜草中,現多為栽培。
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切去根頭,洗淨,除去外皮及鬚根,用硫磺熏後,乾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乾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磺熏後,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乾,打光。習稱「光山藥」。
山藥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30釐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縱溝及鬚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無臭,味淡,微酸,嚼之發黏。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9~18釐米,直徑1.5~3釐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黃白色。
山藥主要含有皂苷、黏液,臨床應用:
1、山藥既補脾氣,又益脾陰,且兼澀性,能止瀉,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常與人參、白朮、茯苓等同用,如「參苓白朮散」。
2、山藥能補肺氣,益肺陰,故適用於肺虛久咳或虛喘,用於肺虛喘咳,可配伍黨參、麥冬、五味子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