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宗教的方便法門- 楊憲東
科學是宗教的方便法門,「真理不因宗教而生,真理卻因宗教而顯」。
科技是區域性的,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無法對宇宙真理作全面性的描述,雖然科技會隨時間而發展成熟,但那是漸進的,不是一蹴可幾的。
宗教,尤其是東方的宗教,對於宇宙的描述經常是全面性的,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科學愈是昌明,愈加驗證佛經、道德經和易經的正確性。真理是如如不動的,是原原本本就在那邊的。老子、釋迦牟尼在得道前所具有的宇宙太空知識如何可以跟現代的科技相比,但是當他們得道後,對於宇宙人生的大澈大悟卻又遠超過目前科學可以解釋的範圍。
科學在追求真理上所做的努力是可以被肯定的;但就效率來講,用科學來追求真理是很吃力的。人的壽命非常有限,在其有生之年,縱窮其畢生之經歷於科學研究,又能窺悉多少宇宙真理呢? 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在他們晚年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進入宗教和哲學的範疇。愈是接近真理,愈加發現它的浩瀚無窮,以所剩無多的人生歲月,似已無法單獨用科學研究去揭開真理的面紗,這應是這些科學家晚年心理的寫照。
宗教對於真理的探求,其本質和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不同的,而宗教的修煉法門也沒有科學參人的必要。可是在另一方面,科學有其全球性的共通語言,從小孩到老人,從落後國家到先進國家,都或多或少受到過科學教育的薰陶;但宗教卻是傾向於民族性的、區域性的,在不同宗教派系之間,理念存在著差異性且不容易有共通的標準。這其間的不同點就在於現在科學是背當成教育在傳播,而宗教卻被當成是修身養性的方法,沒有強迫性的教育灌輸,全憑個人的因緣慧根。所以我們有如下的看法:
如果科學與宗教都是在探求宇宙的真理,則我們實在沒有任何理由把科學是為教育,卻把宗教摒除在教育的門外。任何心智的活動,若其根本目的是在傳播宇宙真哩,都應視為是渡化眾生的法門(相信宗教界人士不會反對此說法),則科學在度化眾生的成效上是不容否定的。但如前所述,科學的發展有未臻完備的地方,它所看到的宇宙真理有時只是部份的,非全面性的;它甚至在某些時期會傳播類似所謂「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真理」。站在渡化眾生的共同目標上,宗教需要發揮其憐憫心,為科學教育提供一個正確的研究方向。科學與宗教相融為一體,宗教的智慧結合科學的共通性與普通性這才是芸芸眾生之福。
真理的教育
教育的原則是有教無類,宗教自不能只渡有緣人,宇宙的真理人人有權利知道,國中生人人必讀的物理、化學在表達自然現象與物質的特性,就廣義而言,這也是宇宙真理的一部分,更清楚地講,國中物理、化學的教育,實際上就是渡化眾聲的工作。
同樣的知識在五百年前是宗教的思想,而在今天卻是基礎教育,而同樣知識的傳播在五百年前稱為渡化眾生,在今天卻稱為九年義務教育。對一個未受過現代科學文明薰陶的孩子而言,其知識背景和五百年前的人類比起來是沒有兩樣的,教導他物理化學,說是渡化他也好,說是教育也好,對孩子而言,是沒有兩樣的。今天的科學是五百年前的宗教思想,那我們有理由相信天的宗教思想是五百年後的 基礎科學教育。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宗教是科學的前身,而科學則是宗教現實;宗教先對宇宙真理予以抽像描述,科學則隨之加以量化、具體化。
宗教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心靈的寄託;宗教是神聖的,宗教的儀式要絕對被遵守,否則就沒有效果。科學純粹是物質化的產物,是人類改善生活的工具,是機械式的,是沒有生命的,完全等待人類去應用它、操縱它。
宗教逐漸地被抽像化,科學逐漸地被物質化,已使得前者淪落為滿足心靈的工具,後者則是淪落為滿足肉體的工具。這是人類的共業,人的起心動念無一沒受到這共業的影響,這裡面已經沒有所謂對與錯,有的只是因習成性。唯有透過靜坐的禪定我們才能砍斷與共業連接的一條臍帶,進而接通大自然的智慧,看到宗教與科學原原本本的風貌。
宗教與科學都是人類共業下的產物。其實根本就沒有宗教與科學這二樣東西,有的只是真理的教育。人類因習成性總是吧事情愈弄愈複雜。耶穌基督、釋迦牟尼、穆罕默德、孔子、老子這五大宗教的創始者,當初都只是單純地在傳播真理的教育,而隨著時間的久遠,後人只能看到經典、儀式與法門,逐漸疏忽了創教者最原始的動機。牛頓之於萬有引力,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他們都只是單純地把他們所觀察到的宇宙現象描述出來而已,後人把他們的理論用來製造火箭與原子彈,是始料所不及的。宗教的創始者和重大科學成就者所要傳達真理,歸納起來不出下面這二十個字:
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
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
這裡面的每一個字或某幾個字的組合,都曾是某些宗教創教的最原始動機,而科學所追求者自覺與真。當我們清清楚楚地瞭解宗教與科學的最原始地,那麼宗教的儀式、經典,科學的符號,運算邏輯便不再是那麼地嚴肅刻板。它們只是彈性運用的工具,為的是讓真理彰顯;最怕的是反客為主,把儀式、經典視為宗教全部,而把符號、邏輯是為科學的本體,如此一來又重新陷入人類因習成性所建立的共業中。
以科學的心觀照宗教
本文將以相對論四度時空為基礎,詮釋佛經中空的思想。所有的推論皆源自既已完成的科學實驗,及嚴格的數學推導,不做任何宗教性的穿鑿附會。但縱使在如此高度科學理性的監督下,吾人依然會發現相對論與佛教中的某些義理,實在有太多雷同之處,多到吾人無法以「純係巧合」這樣的字眼搪塞過去。這不禁讓人懷疑這二種互不相干的思想,是否正在描述相同的事情?西方的科學與東方的宗教哲學是否正邁向共同的終極目標?
本文對這樣的懷疑持肯定的態度,實際上個人認為相對論與佛理都是在描述自然法則;所謂的大統一場理論、道、佛法,都是在描述宇宙內所有事物的運作原理,只不過統一場理論是定量的,而道與佛法是定性的。相信很多人會對這樣的看法很不以為然,其實這是難免的,終究佛理背負著太多信仰與承襲的包袱,而神秘的宗教色彩,又使其蒙上致命的迷信陰影。
自從五四運動以來,落伍與迂腐一直是佛理研究的代名詞,尤其當他面對西方偉大的科學革命-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時,竟然還有中國的讀書人會感到羞愧地無地自容-別人都已進入四度空間的世界,我們還在沉迷於古老的佛教思想?其實佛理所闡述的宇宙時空何止四度!該是重拾起信心的時候了。
雖說近年來,佛教的信仰慢慢深入社會各階層,從勞動界、政經界到學術界均激起參禪拜佛的潮熱,但如果仔細分析這波熱潮的背後,吾人會發現這隱藏著高度物質化世界中,人類心靈中的空虛,以及反映人們對生老病死、諸事無常的無奈與敬畏。捻一柱香,誦一段經給人們心中無限法喜。獲得心靈的寧靜、慰藉、滿足或者是累積功德,脫離輪迴之苦一直是吃齋念佛者追求的目的。這就是吾人前面所講的佛理背負太多信仰與承襲的包袱,雖然這是佛教度化眾生的必要手段,但也慢慢扭曲了佛理的真義。
在過度重視西洋科學的今天,「信仰」反而成了宗教傳播上的阻力。
教育是在傳達真哩,是強迫性的,不管你喜不喜歡,你一定要接受教育,接受真理的薰陶;而另一方面,信仰是隨個人好惡而定的,你喜歡佛教,你就去信;你喜歡基督教,你就去信,沒人管得著你!可是絕沒聽人說:我信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是真理,不是你喜歡它,就信仰;不喜歡它,就不去信仰。
由主觀性的好惡所建立起來的信仰,極易引起宗教間的衝突,小則如宗教團體間之攻訐,大則如不同種族間之宗教戰爭。例如長久以來,猶太教與回教、回教與基督教世界間之衝突,皆是由於強烈主觀的宗教信仰所產生的好惡分別心,優越與低下的分別心在作祟。
以科學的心觀照宗教,幫助我們去除這種主觀性的信仰。透過真理的教育,瞭解宗教的平等性,一般性,與共通性,如此產生的信仰才具長久的、包容的特質。牛頓定律、相對論都是經過科學驗證的真理,真理是無由產生分別心的,真理是無由產生好噁心的,真理是獨立於信仰之外的。我們只聽過某些國家不信佛教,或某些國家不信基督教,總沒有聽說哪些國家是不信牛頓、愛因斯坦的,更不用說有哪些國家會因對牛頓定律、相對論認知上的不同,而引起戰爭的。理由無他,因真理是無法爭辯的,而信仰卻是好惡我自為之,與你何干?個人的認知不同,爭辯自然而起,衝突自然而起。
如今佛陀的思想不被視為正統學校教育,千萬學子無緣接受佛陀智慧的薰陶,主要的關鍵就在於佛陀的思想被定位在信仰的基礎上,而非真理的基礎上。如果佛陀的思想能被證實且被接受為真理,則不僅是中國,而是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爭相學習,就像人們在學牛頓定律一樣,是不分種族與黨派的。
科學是無法完全解釋佛陀思想,但透過科學的驗證,卻足以讓人們瞭解佛陀的思想是宇宙的真理。既是真理,就有需要透過教育灌輸給每一個人。透過教育讓每一個宗教背景都不同的人,都明瞭佛陀思想的精華,如此的影響層面是不是比單純地將佛教是為一種個人的信仰來得既深且廣呢?如此才是佛陀普度眾生、大慈大悲精神的發揚。佛陀的教育不因限於「信仰」佛教的眾生。
如果吾人能夠拿研習相對論的精神,來研究佛經,暫且拋開信仰的包袱來看待這位老朋友,吾人將會發現佛經其實是在描述宇宙自然的現象,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佛理從來就不是在遙遠的星球,而是在無人生存的這空間中,佛理從來就無限於佛經與僧尼上,而是在吾人對宇宙內事理的體悟上。這正是金剛經所言「一切法,皆是佛法」的道理。但這些法是不生不滅的,是無時無刻瀰漫在吾人所處的時空中,是自然存在的,無須人們特意的念誦與記載,故金剛經又云:「所謂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心經中也有同樣的說法「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本文摘錄自「大破譯」一書,楊憲東博士著,宇河文化出版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