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時間與空間
“宇宙”就是時空之意(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來今謂之宙),研究時間和空間最大的困難之一是我們對它(長、寬、高,古今往來)太熟習了。也就是我們認識時間和空間的困難,在於人本身的習慣、思維模式和對物質世界的過份依賴。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就是這種局限性的產物。於此相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觀正是突破了人類習慣思維模式的結晶。相對論的時空觀刷新了人們對時空的認識,把時空和物質自身的屬性(運動速度,品質和能量分佈等)聯繫在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時間、空間都離不開物質自身,當然離不開宇宙的演化。
對時間、空間與物質的關系,恩格斯早就指出:“物質的(時、空)這兩種存在形式,假如沒有物質,當然都是無。時間與空間只是我們頭腦中存在的空洞的觀念、抽象。”
根據恩格斯的意思,我們設想一下沒有物質的時間和空間。假定宇宙間的物質由遠及近的依次化為烏有,待宇宙間只有太陽和地球還在正常運轉時(都是假設,以下同),那麼我們對時空的觀念感受仍然和我們現在一樣,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感覺。
但當太陽消失,宇宙一片漆黑,地球停止了轉動,很顯然地球作為整體沒有任何參照物,處於沒有絲毫差異的狀態。這時對地球外界來講,時間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整體的地球失去了時間存在的差異性。對地球的空間來說,暫時仍可認識是無限大的。嚴格的講,這種無限性是地球作為整體和思維者互為參照的原因。但對地球上的人來講,各種差異性仍然存在,例如:從高山走向平原、海洋的差異性,動、植物的差異性,物質三態的差異性等等。可見作為地球上的人這個層次的時間和空間仍然存在。進一步將物質化為烏有,設想宇宙間只有思維者自身飄飄然然存在時,這裡重要的是你的思維進入只有思維者自身存在的狀態,在假設的這種狀態下,我們自然會意識到作為人的時間和空間也消失了。但組成人本身的細胞、分子、原子的時空仍然存在,也就是說作為細胞、分子、原子……等層次的差異性在人體內仍然存在。宇宙間只有思維者存在的狀態中,思維者自身就是宇宙。他自身參與研究宇宙時空時就能更好地體會時空的真正本質。很顯然,他只能看到他皮層以內的不同層次的時空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時空概念了。
倘若宇宙中只存在任一微觀粒子,要描述這種狀態的時空問題,思維者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沒有思維者存在的這種狀態下,談論微粒整體的空間無限性就失去了意義。可見空間的無限性是粒子性物質的相互存在為前題的。只有一個微粒的宇宙,認為它的空間是無限大時,這是由於把思維者自身作為另一個質點而存在的原因。所以說空間同樣存在於差異性中。也就是說這種狀態下的時間和空間的意義只能與微粒內部的差異性相關聯,若要想像微粒外面的時空,事實上是思維者自己作為另一個質點無意識介入的結果。很顯然,離開了思維者,對這樣一個微粒,我們對他的時空能說些什麼呢?依次類推,宇宙間什麼物質微粒都不存在的狀態的時間和空間,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對這種狀態的想像,僅僅是思維者的思維過程,這時的時空觀念是思維者原有的時空觀念的纏繞,也就是恩格斯說的,沒有物質的時空,只是我們頭腦中存在的空洞的觀念、抽象而已。
由此可見,對時空更本質的認識離不開對思維本質的了解。要搞清思維是什麼,它與其他事物的聯繫如何進行,以及思維過程在事物之間處於什麼狀態,將會引導我們認識更深層次的存在狀態和其規律。(資訊來源:摘自《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