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念 的 種 籽
者 何權峰 出版者:高寶國際有限公司
導讀: 亞矽氏資訊 李同榮
在世界上有一件東西完全屬於你自己.那就是你的心念.
只要心念一轉.你的世界也隨之改變「心念的種籽」影響你的一生.
「心念」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心裡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覺、每一個信念,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生老病死的過程。
我們的生命時時刻刻都有心念伴隨左右,心念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更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觀感。於是你便會感覺某些事物使你快樂或悲傷,很苦惱或很平靜。無論是好的或壞的,全憑你所種下的心念。
當你改變心念,你改變想法;
當你改變想法,你改變態度;
當你改變態度,你改變行為;
當你改變行為,你改變表現;
當你改變表現,你改變人生!
播下心念的種子,你會收穫思想;
播下思想的種子,你會收穫行動;
播下行動的種子,你會收穫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你會收穫性格;
播下性格的種子,你會收穫命運。
當你看完本書,人人都應想一想,你曾經給自己的人生種下哪些負面的心念?它對你的人生造成何種影響?還有哪些心念對你的人生造成正面的影響?你要給自己或別人種下哪些新的且正面的心念種籽呢?
第一章: 思 想 ----你可以讓自己更有智慧
(一)思想是願望的僕人
思考者知道,他今日的模樣是他的思想一路引他而成;又知道,他正藉著自己思想的品質,塑造他的未來。有人說,思想是一種能量,它具有無限潛在的發揮力量,一個思想消極的人,實際上是在進行自毀的過程,相反的,一位積極思想的人,他不斷散發積極的想法,加上滿懷希望的活潑心理、樂觀和創造力,因而能收回積極的結果。思想是你自己的,它是你願望的僕人,「思想是原因,環境是結果。」如果不滿現在環境,你就必須改變腦中的思想。
(二)字眼是思想的符號
當你咬一口檸檬時,檸檬汁會使你產生許多口水,你舌下的唾液腺便開始分泌兩種消化酵素:唾液澱粉酵素和麥芽糖酵素。但是,如果你只是看見檸檬會發生什麼情形?同樣地,你的嘴巴會分泌唾液,也會產生消化酵素。
有一種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人家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見的全是他自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籽,可能會為自己製造惡運的果實。
不斷使用什麼樣的字眼,就決定什麼樣的人生。凡是會使情緒有負面反應的字眼都要改掉,代之能使情緒產生正面反應的字眼。因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在你有心這麼做之下而全然改觀。
(三)兩種態度,兩款人生
你的生活並非全數由生命所發生的事情來決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跟你的心靈有待事情態度來決定。
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或負面,我們都受到它的牽引。而思想則像輪子一樣,使我們朝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
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可以改變人生觀;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心境;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
本章心得:
生命長短有限,你無法控制,但「生命寬度」無限,你可掌握。天氣陰晴有別,你無法控制,但「心情」你可改變。容貌美醜天生,你無法改變,但「笑容」你可隨時出現。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能掌握自己思想的方向。
第二章: 情 緒 ----你可以讓自己不在動氣
(一)找到敵意的來源
如果你的車尾突遭撞擊,你當然會怒氣沖天。可是當你知道,第三輛車撞他,才使得他撞上你,你又會如何?你的敵意當然會消散。你必須了解,有人給你壞臉色,那一定是他在別人那兒受到打擊。不要著眼於他現在的表現而責怪他,因為他的行為是由他的遭遇來決定的。
不管什麼時候,如果有人對你表示輕蔑、妄自尊大、敵意,就想一想: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煩擾了他。你對於推動每一個人行為的力量有所了解後,就會比較釋懷,也因而比較沒有敵意。
其實,決定人際關係的法則和物理一樣單純、有規則。你只要由克服敵意的真正來源──自卑,來減低敵意,自卑克服了多少,敵意也相對減低了多少。
(二)放下憤怒的利劍
發怒都有理由的,卻很少有好理由。生氣憤怒=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
試著延緩發怒。如果你正要發怒時,試試看延緩十五秒後,才以你一貫的方式爆發。第二個辦法就是趨吉避凶,簡單說,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冊。
離去,讓自己平靜地想清楚,也給對方獨處的時間,等到雙方火爆的情緒冷卻之後,再嘗試溝通。
暫時的離去,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回來。
(三)卸下憎恨的包袱
「我能原諒,但我不能忘記」,只是「我不能原諒」的另一種說法。原諒應像一張取消了的便條,一撕為二並且燒去,不再出現來責怪人。
「了解一切,就會寬容一切。」這句法國諺語的應用範圍很廣。譬如,我愈了解人性的弱點,就愈能體諒別人所犯的錯誤;我愈認識社會競爭的本質,就愈能心平氣和看待自己的失意;我愈知道自己厭惡的習性,就愈能不受過去的傷痛所左右。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卸下憎恨的包袱,你會覺得輕鬆得多。
「原諒別人,才能釋放自己」藉著寬恕,你釋放了牢裏的犯人,而那個犯人,可能就是你自己。一旦你終能讓往事過去,原諒一切,你的生命將會為你打開新局。
(四)逃離嫉妒的地獄
嫉妒的發生,是緣於個人不會管理自己的事,卻又專愛做傷害人的事所導致。嫉妒就是渴望得到屬於別人的東西,卻又氣自己沒有辦法擁有。得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我們誤以為最棒的東西。就像兩條狗,即使各給牠們一根骨頭,但牠們都還想要對方口中的那根骨頭。
(五)「批評」就像一隻狗
批評就好一隻狗,狗看見你怕牠,便愈加追趕你、恐嚇你;同樣的,如果某些批評把你嚇住了,你便日夜都痛苦不安。但是如果你回轉頭來對著狗,牠便不再吠了,反而搖著尾巴,讓你來撫摸。
只要你冷靜面對批評,到頭來,反而會為你所融化克服。面對批評,一個高尚的人通常會保持緘默,正如跳探戈要有伴才行,如果你拒絕跟著起舞,遊戲自然結束。
(六)我議人人,人人議我
在我們的生活裏,確實可以體察到處處充斥著「議論系統」,個人的舉止常常會招到「評判」;更糟的是,評判者很少會當面說,卻在背後說閒話,交換一些「不可告人」的流言。那種感覺如同「芒刺在背」,摸不到看不見,卻隱隱作痛,真是「欲除之而後快」。我們既憎恨被別人議論,可是卻又樂於議論別人,於是形成了「人人議我,我議人人」的糾結與矛盾。
本章心得:
不敵對、不憤怒、不憎恨、不嫉妒、不批評。
在此提出憎恨遞減定律:(化憎恨為愛)
討厭你憎恨的人;可憐你討厭的人,同情你可憐的人,了解你同情的
人,關心你了解的人,欣賞你關心的人,喜歡你欣賞的人,愛你喜歡
的人。
第三章: 壓 力 ----你可以讓自己快樂一點
(一)你有危險性格
醫學不只是一門科學,而且也是我們自己的性格與病患的性格相互作用的一種藝術。性格其實是習慣的延伸,性格類型不僅與某些身體的疾病有關,且大量證據指出,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他的待人處事、他選擇的工作,以及他追尋的生活方式。
冠心病人:好勝心強、性格急躁,有進取心,達不到預定目標時容易激動、發怒。
氣喘病人:個性內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不善表達情感,且多半幼年受到過分溺愛。
偏頭痛病人:個性患得患失、嫉妒、自責壓抑、追求完美。癌症病人:性格憂鬱、孤獨、失望、過分克制自己、憤怒被壓抑、焦慮及不安全感。
消化性潰瘍病人:情緒不穩、性急緊張、患得患失、害性失去依靠、內心矛盾、力求成就。
「個性決定命運,性格決定疾病」,因此如何保持穩定開朗的性格,無疑是確保身心健康的不二法門。
(二)癱瘓式完美
事情本身並不是非即錯,非黑即白,可是我們的思維令它如此。
追求完美,也許是最容易成壓力的因素,其實它並不存在。追求完美,只不過是自尋煩惱罷了,因為不管你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得再好,你那顆追求完美之心,總是使你覺得不夠完美。
絕對的「對」和「錯」是不存在的。
這可能由於我們凡事都有二分法,例如:「黑─白」、「好─壞」、「是─不是」、「對─錯」。
在我們失去什麼東西的時候,反而比較能體驗更深的人生,換個角度來說,什麼都有的人反而是可憐人,他永遠不會知道期待、希望更美好的事物來臨是什麼感覺;也永遠不會感受到獲得渴望卻從未得到過的東西是如何的美妙。
(三)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世上最難做到的一件事,便是承認自己錯了。要解決一種情況,除了坦承誤,沒有更好的方法。
名作家張曉風也說過一句話,那個名叫「失敗」的媽媽,其實不一定生得出名叫「成功」的孩子──除非她能先找到那位名為「反省」的爸爸。
的確,肯反省人,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四)了解對方感受
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女人的溫柔是男人哄出來的,女人的凶惡也是男人逼出來的。事實上,無論是男人或是女人,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對方能抓住其內心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把方的「Kimogi」安撫好。
在溝通中,很重要的不是「講」什麼,而是「聽」什麼。當你憤怒時,常會說出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話語,像箭一樣地射傷對方。
要知道,溝通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對方,而不是改變對方。許多人都有一種強烈的意願,希望對方因為愛你而改變,改變成你喜歡的樣子;然而,往往很多的衝突和誤會都由此而生。
(五)用仁慈來殺死敵人
言語上的仁慈能夠激發信心;思想上的仁慈能夠成就博學;施予上的仁慈能夠創造愛。
人家傷害你時,能立刻反躬自省、修身自潔的人,是聖者;人家傷害了你時,只一笑置之、泰然自若的人,是聖心;人家傷害了你時,卻為對方找理由而予以原諒的人,是君子;人家傷害了你時,「怒」憤填膺,時時存在報復之念的人,是小人。
包容他人,可為他人也為自己開啟許多扇門,也可以滋潤自己和別人的靈魂。寬容是快樂之源,那些正在體驗愛應如何施予以及如何接受的人有福了。
本章心得:
壓力是社會超文明的擾亂因子,也是疾病的來源,要平衡科技文明與生活品質間之差距,我通常是以Killer App殺手應用軟體來解決,而此軟體你垂手可得:散散步到音樂廳聽幽美的交響樂或找大師開示,坐禪修、搖呼啦圈、泡泡茶……保證效果奇佳。
第四章: 行 動 ----你可以讓自己充滿活力
人也是這樣,自我設限,就是把自己關在心中的樊籠,就像水瓶罩住的南瓜一樣,等於是放棄給自己成長的機會,成長當然有限。
(一)別為拖延找藉口
一個人事還沒做之前便想逃避,待事到臨頭時會覺得更痛苦。把拖延當作生活方式,乃是我們用來逃避去做的一貫技倆。不做的人通常是愛揩評的人,也就是自己坐著不動,看人家做,並且還對人家的行為評頭論足。批評容易,力行則需要努力、堅持與改變自己。
(二)心動不如行動
靈魂的喜悅在於行。有些人所以不能成就大事,是因為他們沒有把行動的力量發揮出來。這像是騎自行車,當車向前走的時候,我們很容易保持平衡;一旦停下來,要想保持平衡就十分困難。成功與失敗的分野在於:前者動手,後者動口,卻又抱怨別人不肯動手。
(三)迎向未知
要改變你的人生,只需要一個人──你自己。
對於大部分人的感受來說,「得到」所會帶來的快樂,遠不如「失去」所帶來的痛苦。成長的反面就是保持原狀與死亡。因此,你可以下決心每天以新的方式生活,自然而有活力;要不然你就是害怕未知。
(四)花時間做十件事
每一天都應該過得就像是最後一天一樣。
1. 花時間思考──這是智慧的根源。
2. 花時間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
3. 花時間助人──這是快樂的泉源。
4. 花時間閱讀──這是知識的基礎。
5. 花時間去笑──這是去除煩憂的藥。
6. 花時間健身──這是財富與生命的保障。
7. 花時間沉思──這是淨化心靈,身心合一的捷徑。
8. 花時間為娛樂──這是享受人生,永保青春的祕方。
9. 花時間愛人──這是生最動人的樂章。
10. 花時間計畫──這是如何有時間做前九件事的要訣。
本章心得:
「明天會更好」這是一首好聽的歌,但卻是給今天過得不好的人一個安慰的代名詞,只有種下今天要更好的心念種籽,才能在每天結束時讚嘆自己,才能體驗美好人生,積極行動才能豐富人生,但更重要的是積極的心存善念才能造福社會,也才能造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