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智慧與佛法的象徵
燈,又稱燈明,因其光明能破黑暗,在佛教界無論是實際用途還是其內涵意義都十分重要。
據經典載,在佛塔、佛像和經卷前燃燈,能獲大功德,如《施燈功德經》云,信仰佛法僧,佈施少許燈明,其所得之福報無限。又謂佛陀入滅后,供燈者於此世即得三種凈心;命終時,如若善心不失,可得三種智慧,生於三十三天。
在佛教界用燈明來比喻佛法和智慧,如謂“以智慧照破愚癡闇障”;又將師父傳法于徒眾稱為“傳燈”,即是承續之意。
藏傳佛教對於燈的運用更加廣泛而深刻,在重大佛教節日或祈禱吉祥的法會上,信眾經常以供燈來表示虔誠,有供百燈、千燈之說。格魯派(俗稱黃教)在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紀念宗喀巴大師圓寂時,家家在屋頂上燃燈,屆時全寺所有屋頂上連續點酥油燈5個夜晚,喇嘛們在藏族平臺式屋頂上高聲誦經,一時形成千盞、萬盞酥油燈光明普照的佛城奇景,蔚為壯觀,稱為“千燈法會”。
不過在平日,燃燈僅在佛殿上作莊嚴用,並極為小心,以適應消防工作和文物保護工作的需要。
燈的種類很多,以酥油燈(其焰無煙)和香油燈為最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