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或工作上,您是否常常會遇到同事或朋友發出的緊急求救信號?還記得通常自己是如何回應這類的請求嗎?是出自於自己的好心趕緊為他人解答?抑或是趕緊回答一句「我在忙,等會兒再回你」或「對不起,我不知道」草草結束對話。其實,除了直接或拒絕回答問題外,在這樣簡短的交談過程中,你還有許多好機會可以提出簡短的問句,來協助他人釐清真正的問題!
問句一:最終要達到什麼結果?
常常在對方尋求協助的過程中,我們依照問題直接給了答案,而不去問最後想要的結果是什麼。這樣的回覆看似很有效率,但不一定能夠解決對方最終想要的結果。如果在回應時就先問清楚最終想要得到的結果,或許可以透過反推問題的方法找到解答,進而更能快速完成。
問句二:多問幾次「為什麼?」
其次,當對方急急忙忙需要協助時,可以先反問他幾次為什麼。提出為什麼系列問句,主要是希望瞬間中斷當事者在急忙中做事的反應模式,回過頭來想清楚這樣做法更深層的目的為何?幫助對方找到更深的內涵。
問句三:常問「還有呢?」
另外,「還有呢?」這個問句也很有效果。在封閉、充滿成見的思想中,許多事情處理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套的唯一標準解答。要想打破一慣性思考就是多問問「還有呢?」。透過多種面向的詢問、思考,跳脫出原有的框框。
以上三個問句簡單扼要點出了一般在忙碌中常會落入的圈套—短視、封閉、唯一,要想更進一步釐清真正重要的問題,上述三個小問句可以靈活搭配。
舉個在辦公室可能會發生的例子,一天女同事A匆匆忙忙跑來要借針,當然,辦公室裡基本上不會有人隨身帶著針線包。這時看她失望準備踏出去時,突然間有人問了她一句:「你為什麼要找針呢?」
同事A被這突來的問題嚇了一跳,停頓了幾秒鐘,理所當然的回答:「我要找針穿線縫釦子呀!」喔!原來是要縫釦子!此時,大多數的人就會在此打住。認為反正她要找針線縫釦子,這裡沒有就請她去別的地方找吧!不過有人不經意問了一句:「縫好釦子,最終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
她有點氣憤的回答:「當然是要把這個胸前掉下來的這顆鈕釦縫上!等等馬上要去見客戶了。算了,反正這邊沒人有針線,還是找別人吧。」當他沮喪的掉頭離開時,又有人問了最後一句:「除了把縫釦子縫上外,還有呢?」突然間他跳了起來!興奮的大喊:「對喔!我可以用我頭上那美麗的蝴蝶髮夾住!」隨即把髮夾取下別於胸前,高高興興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