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如何科學栽培
一、選好主栽品種。香菇的品種較多,在栽培時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品種。1、花菇型:品種有135、103、9903、L241—4。屬遲熟中低溫型菌株,菇肉厚,菌蓋圓整,易形成花菇。菌絲生長溫度6℃~30℃,出菇溫度6℃~25℃。2、中溫型:如蘇香1號、8065,菇形圓整,朵型中等大小,菌肉厚實,發菌快,抗性強,產量高,出菇溫度8℃~30℃,是鮮銷的主要品種。3、中高溫型:有L26、L21,出菇溫度8℃~32℃,高溫下出菇,菇形偏小、蓋薄、色淺。
二、科學栽培。菌絲分解培養基的速度較慢,在超過26℃以上的環境下極易遭受競爭性雜菌侵染。因此,應在氣溫降至30℃以下的季節內,抓緊時間裝袋接種,縮短發菌期,爭取在適溫下轉色出菇。
適宜發菌和出菇的培養基配方有:1、雜木屑78%、麩皮22%。2、雜木屑60%、棉殼20%、麩皮20%。同時在各配方中加入0.2%的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鎂。1500倍液多菇豐或500倍液多菌靈拌料。拌好的料應及時裝袋,袋子規格17×45釐米或20×45釐米,袋子厚度應在5絲(0.5毫米)以上。料要裝緊,裝好料後及時進灶常壓滅菌。當灶內溫度達100℃後保持10小時,這期間溫度不能下降,10小時後,等待自然降溫4小時後出灶。將菌袋搬入預先消毒處理過的接種室內,讓其自然冷卻。接種前將接種室再一次薰蒸處理,每立方米空間用福馬林15毫升加高錳酸鉀20克進行氣化薰蒸,然後密閉10個小時後,方可進入接種操作。17×45釐米的袋子打6個接種孔,20×45釐米的袋子打3排9個孔。接種時用菌種封孔,再用膠帶封口。接過種的袋子放入20℃~28℃的棚內發菌,當菌絲以接種孔為中心向周圍蔓延直徑達5釐米時,可在有菌絲處刺微孔2~3次,以促進後熟。整袋菌絲發滿,袋內原基突起,整袋鬆軟富有彈性時,即可準備進入出菇管理階段。
當棚內溫度穩定在20℃~28℃之間時,將筒袋運入大棚排好。根據菇質的不同進行管理,如重點培養花菇,則前期不開袋,由出菇部位開小孔,讓其出菇。菇棚要通風降溫,空氣濕度低於60%,溫度低至15℃以下,可長出優質的白花菇。對於鮮菇栽培,可在未出菇前就開袋,棚內保濕保溫,促進筒袋轉色出菇。一般出了二潮菇後的筒袋,含水量低於50%,需注水或灌袋補充水分,有利出菇。出菇期管理主要是泡水出菇,迴圈進行。優質香菇以不開傘為標準,因此,應在菇體菌蓋處於內卷時,就及時採摘。
三、病蟲防治。秋季製作成品袋,應加強各環節的控制,嚴防雜菌污染。對發菌期間的綠黴、根黴、黃麴黴、鏈抱黴等雜菌的防治,應用多菇豐1000~150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拌料,接種室應嚴格滅菌,封閉接種。發菌場所要求乾燥通氣,污染袋子要及時清除,開袋期間對於局部污染的筒袋統一排放,用多菇豐500倍液噴洗,然後晾乾。對於旱地擺放的菇筒要經常檢查,發現白蟻為害用菇蟲淨2000倍液浸泡,或500倍液噴霧和澆灌蟻巢,可及時防止其為害。
張曉丹
摘自:2003.12.13.6版《中國技術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