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補給站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探索生命能量。淨化提升心靈。享受自在人生
 
蓮心能量蓮心能量  首頁首頁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登入  

 

 活出好心情

向下 
發表人內容
Atman
協會專員
協會專員
Atman


文章數 : 138
注冊日期 : 2011-04-04

活出好心情  Empty
發表主題: 活出好心情    活出好心情  Empty周一 4月 04, 2011 6:55 pm

活出好心情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使得個人必須面臨許多的壓力與挫折,當外界的壓力超過個人所能承受的範圍,或因為無法適應多變複雜的環境,或許有愈來愈多的人會選擇以自殺做為因應的方法。根據政府統計,去年國人10大死因中,自殺雖然名列第9名,卻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環。據了解,去年共有2781人自殺死亡,比前年多了310人;換句話說,自殺死亡率再創新高,平均每3個小時就有1人自殺身亡,增幅之快亦達12.6%,而且自殺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自殺排名第三位。以下就讓我們簡單的探討自殺的危險因子及如何防範自殺。

自殺行為的徵兆:

在採取自殺前通常都會有預警,他們在付諸行動之前,一定會以許多的方式向外界發出求救的警訊。如果能夠及早辨識出自殺的前兆,便能夠做到早期預防而採取必要的措施。自殺前的預兆包括曾經企圖自殺過、有明確的自殺計畫、家庭中曾有人自殺、對生活失去興趣、突然的行為改變(包括變得較具攻擊性、焦慮、多疑、自私、飲酒、吸毒)、常做白日夢、有幻覺出現、生活習慣改變、最近面臨重大的失落、把有紀念性的物品送人、情緒不穩定、常提到與死亡有關的話題、在言語上表示希望自己死亡、嚴重的憂鬱情緒(可能伴隨著體重減輕、睡眠習慣改變、感覺無望或低自尊)等。

自殺的危險因子:

一、 疾病因子:

(一) 情感性疾患:
所謂情感性疾患,指的就是「憂鬱症」與「躁鬱症」患者,根據研究統計,此類自殺個案約佔

50~60%,比例之高,不得不讓人心生戒懼。「憂鬱症」患者常會陷入「我不如人」的內在狀態,長期自我否定,患者若沒有接受專業人員的協助,又缺乏足夠正向的人際支持,在找不到生存價值的無望感(對未來沒有希望)與無助感(我是孤單的,都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下,而選擇結束自我。對「躁鬱症」(躁和鬱的情緒狀態交替循環)患者來說,長期情緒的高低起伏對其社會功能(如職業穩定度不佳)及人際關係都有極大的影響。此類患者在鬱期的心理狀態,就如同「憂鬱症」患者一般;而在躁期時,又如同「超人」般,似乎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源源不絕的「創意」,有些甚至會刷爆信用卡、好與人爭執。試想,如此劇烈的情緒起伏,長期下來是多麼的令人疲於應付啊!

(二) 藥物、酒精濫用:

約佔自殺族群的20%,主要原因是這些藥物及酒精都會直接作用在大腦中樞神經上,長期過量使用會造成腦部損傷,因此有些人在使用後,會產生類似精神疾病的症狀,例如幻聽、幻視、妄想意念等,而在受到這些精神症狀困擾下而結束生命。

(三) 精神分裂:

約佔10%,其自殺主要是受到精神症狀所困擾,如上述所提到的幻聽(如:我聽見有人「叫」我跳下去,否則家人就會遭受不利)、妄想(如:神明指示我今天一定要跳,這樣就可以上天堂)等。和「憂鬱症」患者不同的是,「精神分裂」患者的自殺原因多是在受到症狀困擾下的「非意識」行動,而「憂鬱症」患者則是在無助感與無望感下的「放棄自己」,二者雖然在行為上的解釋都是自殺,但是其動機不同。

(四) 慢性病:

「久病纏身」是許多罹患慢性病患者結束生命的理由,不堪長期在病魔的折磨下,無法忍受生活的不便與不願意再繼續拖累家人,而做出令旁人心痛的決定。

【預防措施】:

(一) 接受正規的醫療照護:
許多患者在疾病發生時,往往先求助民間偏方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二) 避免不當的期待:
患者家屬應該瞭解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在認知思考、行為、情緒狀態的改變,避免因不當的期待造成患者的心理壓力。

二、 人格因子:指一個人的個性、性格。

(一) 性格不成熟:

個性短視,習慣將自己侷限在眼前困境;待人接物較不圓滑、易衝動。個性較退縮、被動、易鑽牛角尖。

(二) 凡事求完美:

常見於許多名校學生或高成就的人身上。追求完美的個性是締造個人高成就的動力,然而卻有可能在過度執著下,無法忍受一點點的不完美。此類的人通常具有這樣的思考問題,「認為沒有第一名或是100分,就不是完美的人生」,基本上,人生不可能完美,「完美」本身就是一個迷思。

(三) 挫折忍受度不佳:

此類人情緒穩定度較低,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傾向過度災難化的解釋,不尋求問題的解決方式,易將問題責任歸因於外在環境因素。

(四) 情緒調適不佳:

情緒起伏大、處理技巧不足,經常莫名不安、恐懼、沮喪、緊張、煩躁、疲累、憂鬱等。

(五) 負向的思考:

習慣負向思考的人有個特質,就是凡事只看自己沒有的,而較不懂的珍惜自己所有,也因此會對於所缺少的那部分怨聲載道,甚至出現自我批評的內在聲音。

(六) 問題解決能力缺乏:

尋短者往往無法解決眼前問題,進而自我批評,最後內化。藉由不斷反覆的負面思考及行為表現自貶,如:「我什麼都做不好」,這也是情緒低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 對死亡認知錯誤:

誤認死亡是一種手段,可以達成某些要求,如吞下安眠藥,挽回對方的心;或是藉此逃避壓力、挫折等問題。

(八) 缺乏正向生命價值:

無意義是他們對生命常有的評價,經常抱怨人生無趣、無著力感,甚至自述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預防措施】:

(一) 自殺防治應從家庭、學校著手:
這些特質或多或少是因家庭、學校長期功能不彰,致使個體擁有不健全身心發展,如:家庭失和、父母離異、失業等等,故自殺防治應從家庭、學校著手。

(二) 控制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如憂鬱症、藥酒癮、性格障礙、精神疾病、癌症等等;這些重大疾病往往影響患者,迫使他們選擇這條不歸路。

(三) 早期發現、持續追蹤:
假如身邊有這樣特質的朋友,建議你多加小心他的一舉一動,尤其是當外在環境有重大變化或急性壓力時,必須更注意,慎防不測。大部分的尋短者都有計劃、徵兆可循,早期發現、持續追蹤,相信在緊急時候一定可以拉他們一把。

(四) 多參加心理健康促進活動:
若是個性問題,除可從自省、及親朋好友的分享來幫助自我瞭解及獲得情緒上的支持外,也建議個人可多參加一些心理促進活動,譬如各種成長團體、心理諮商或治療等,破除不當的自我認知,千萬不要用「我很瞭解自己」作為推諉的理由,「成長」是一輩子的人生功課。

三、 外在因子:

(一) 環境適應能力差:
環境改變或生活壓力存在時,例如經濟不景氣、失業、退學等。無法自我調適,甚至自我封閉、不想或不敢出門。

【預防措施】:

(一) 社會福利的緊急協助。
(二) 加強心理衛生觀念促進。
(三) 規律的生活作息、足夠的運動。
(四) 正向的人際支持:

是維持正向心情基本所必要的。有時自殺者的心聲不是在於想結束生命,而是不知該如何活下去。若您周遭有相同遭遇的人,請不要擔心,直接了當的詢問其是否曾經想過自殺,即時的詢問,就是讓他接收到您的關心,而阻止一場遺憾發生的力量。



回頂端 向下
 
活出好心情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能量補給站 :: 心境能量 Mind Energy :: 心理諮商-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