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揭露71型腸病毒致病面紗
每到腸病毒流行季,都造成全台恐慌。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領導的研究團隊歷經3年研究,發現腸病毒滅殺並操控人體細胞機制,同時研發阻抑制劑,可延緩細胞病變並減少病毒生成,希望1到2年完成動物與人體試驗。
此項研究的成果已發表於「細胞-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而且已獲得美國暫時性專利與世界專利合作條約通過,正在申請台灣和美國的專利。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副教授俞松良表示,孩童感染71型腸病毒後,死亡率高且傳染率也相當高,但過去卻不了解71型腸病毒的致病機轉。
俞松良說:「感染腸病毒後,會誘發人體的微核醣核酸141表現增加,關閉人體製造細胞蛋白,改為製造病毒的蛋白」。
楊泮池說明:「病毒很聰明,且變異性高,病毒入侵人體後,會擒賊先擒王,去控制整個細胞蛋白的合成,蛋白合成宿主沒有做自己的,就聽命於病毒的,去做病毒。
做到某一個程度,宿主細胞受不了就死掉了,死掉後病毒就跑出來,去感染其他細胞,這是一個很成功造成人感染、傷害的機制」。
他說:「未來1到2年內將進行動物、人體試驗,希望能成功發展藥物有效治療腸病毒。另外,不只腸病毒,像是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等,都具有相同的致病機轉,未來藥物也可望適用」。
國科會21日發表腸病毒71型病毒致病機轉研究,發現腸病毒會操控人體「微核醣核酸141」,使人體細胞聽命於腸病毒。
團隊正研發微核醣核酸141抑制劑,將可減緩腸病毒產生。
71型腸病毒在入侵人體後可能會引起無菌性腦膜炎、腦脊髓炎、癱瘓、心肌炎和心肺衰竭,甚至造成死亡。
台灣首次的71型腸病毒大流行發生於1998年,造成78人死亡;2000年再次侵襲台灣,造成41人死亡。
近年來,71型腸病毒主要肆虐於亞洲地區,特別是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家。